續筆卷六
殷龜甲文字
二林居命名之意
甯化縣土室
徐柱臣言行
五代同堂
論曾國藩文
駁王士禎論詩語
順天府志體例
家鄉舊風俗
公私學校總目
吳彭年詩句
吳熙載論陶詩
廣西桐城文學家名氏
衍義書目
花王閣賸稿
元遺山詩集註
來□□等異秉
北南宋揣摩科舉書
壽文壽詩
齊魯古印攈
明程大約墨苑
飛白錄
唐雲麾將軍石刻有八
北宋蘇軾等教人讀書法
南宋謝枋得卜卦硯
海棠有香
讓己之撰述成他人名
安吳四種
易經通註
崑山三徐官職撰述
南宋姜夔小紅
馮浩父子三人撰述
西嶽華山碑
古銅鏡選述
朱子新出土石刻
南宋岳飛祠銅爵
蜀漢關忠義公飲馬器
萇楚齋續筆卷六
廬江劉聲木十枝撰
殷龜甲文字
自光緒戊戌、己亥間,河南安陽縣西五里小屯,本為殷武乙之墟,洹曲崖岸為水所齧,土人得龜甲牛骨,上有三代文字。先為福山王文敏公懿榮所得,光緒庚子,王文敏公殉國難,所藏悉歸丹徒劉鶚。上虞羅叔韞監督振玉,復派其弟振常與妻弟范兆昌親往其地購之,居住數年,所得數(拾)萬片。其文字確為三代所用,實為中國文學一大關鍵。近人以鐘鼎文及《說文》字釋之,雖言之成理,不足憑也。然舍是之外,又別無他法。謂之成一家之說則可,若謂古之龜甲牛骨文字,即如是解釋,終出於臆斷。何也?《說文》出於西漢,已非周秦文字,又況能必周文同於殷文,殷文同於夏文,夏文即唐虞文字乎!何況古人分國,文字未必盡同,朝廷紀事,與草野有別,土語方言,更異乎尋常,即使文字相同而訓詁亦異。今生於數千年以後,遙視數千年以上之文字,謂確為某某,能乎不能?三代鐘鼎文字,千不存一,其見於後世者,亦真偽雜糅,依式仿鑄者為多,筆畫亦不能無悮。即宋人考釋金文,已覺模糊影響。今又距宋數百年,屢經喪亂,文獻無徵,書缺有間,焉能有真實依据,以考釋文字。夫唐人歌詩之法,至宋已不傳,宋人歌詞之法,至元又不傳。雖以姜夔白石詞中有旁記節拍,如西域梵書狀者,後人亦不能通其說。宋之於唐,元之於宋,尚且如此,何況數千年以上乎,直囈語耳!
二林居命名之意
長洲彭尺木進士紹升撰文集,名曰《二林居集》,觀者不解所謂。蓋其生平慕高忠憲之學,劉遺民之入廬山,忠憲講學地名東林,廬山遠公社亦名東林,此《二林》之名之所由起。實合儒釋為一之意,此所謂理學家別派是也。
甯化縣土室
李世熊字元仲,甯化縣人,撰有《寧化縣志》七卷,頗盛行於世。前有康熙二十二年甯化縣令三韓祝煥章明府文郁序,中有云:「本邑有耆舊李君元仲者,隱居百里外土室,不入城市者四十年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福建濱海,本水鄉地,焉有土室,如山陝高原等處者可比。祝明府序中又明言之,諒非虛語,誠異事也。
徐柱臣言行
徐柱臣字題客,諸生,崑山人,□□相國乾學之族孫,袁簡齋明府之親家。少負才名,工度曲,論音律不失分刌。吳下老伶工時求其正譜,自以為不及。平居,狎客歌郎座間常滿,實敗家子弟之最不肖者。不知何以隨園取為親家,豈薰蕕同氣,有感斯應,捷於影響,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乎。
五代同堂
五代同堂,在民間已不易見,況天家乎!我朝高宗純皇帝親見五代,真天家之盛事,可謂空絕古今。當時彭侍郎元瑞、曹侍郎文植,奉命檢《四庫全書》古來見元孫者有幾,据奏,自唐迄明僅六人。彭元瑞《恭和御製詩》中有云:「六逢唐宋元明代,疊衍來晜仍耳人。」可謂難矣。若王世芳,字芝圃,臨海人,年四十,始補博士弟子員。乾隆辛巳,蒙恩授翰林院侍講,年已一百十二歲。自紀詩有云:「身歷四朝沾浩蕩,眼看七代長兒孫。」平時壽榜,年歲全虛,各省監臨,可以命人代添。若王太史身歷四朝,眼見七代,享壽一百十二歲,決無虛偽。七代同堂,更千古所希有,益覺空前絕後。非我朝累代重熙,感應天和,焉有此人瑞也。
論曾國藩文
湘鄉曾文正公國藩工古文學,在國朝人中,自不能不算一家。無奈後人尊之者太過,尤以湘人及其門生故吏為尤甚,言過其實,蹟近標榜,亦非曾文正公本意。實則曾文正公古文,氣勢有餘,醞釀不足,未能成為大家。亦以奪於兵事吏事,不能專心一志,致力於文,亦勢所必至,理有固然,亦不必曲為之諱也。久懷此念,不敢告人。頃閱杭縣馬彝初□□叙倫《天馬山房文集》,中有云:「曾氏之文,所學不充,不能深其文。」云云。富陽夏滌葊□□震武亦云:「姚姬傳之文,非曾滌生敢望。」云云。又閱閩縣林琴南孝廉紓《文微》,中有云:「歸震川有文無題,曾滌生有題無文。」自註云:「《昭忠祠記》類皆是。」云云。皆不失為知言之君子。曾文正公文集中,如《昭忠祠碑》等類,有□□篇之多,為宇宙間絕大題目,曾文實不能稱題,無怪馬、夏、林諸公言之嘖嘖,故續記之於此。
駁王士禎論詩語
新城王文簡公論詩絕句中有云:「中興高步屬錢郎,拈得維摩一瓣香。不解雌黃高仲武,長城何意貶文房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《中興間氣集》二卷,唐高仲武編。《提要》云:「仲武持論頗矜慎,其謂劉長卿十首以後語意略同,落句尤甚,鑒別特精,而王士禎論詩絕句獨非之。蓋士禎詩,修詞之功多於練意,其模山範水,往往自歸窠臼,與長卿所短頗同,殆以中其所忌,故有此自護之論耶。」云云。惠棟註本甚淵博,獨遺此條,予故為之錄出,補註於此。
順天府志體例
光緒甲申,修刊《順天府志》一百三十卷、《附錄》一卷。當時南皮張文襄公之洞為總纂,撰有《修書略例》,明確的當,洵屬通人之論。其第廿六條云:「每卷標纂書人名氏於大題後行,書成照例復註云:某縣某人纂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此法最善,一以觀各人之筆墨,一以驗各人之勤惰。後之讀志者有所取資,實良法也。
家鄉舊風俗
吾鄉婦女,光緒廿餘年以前,不穿裙不能出房門。雖上竃燒火,洗衣拾柴,亦必拖裙。裙可補可舊,不可不穿。抬父母靈柩夫役臨行時,孝子先須向之叩頭,意謂請抬上人要小心,上人亦吾鄉父母俗稱。現在此等古風,久已澌滅淨盡矣。
公私學校總目
甲子冬季,据《小時報》云:「日本使館調查,中國公私學校經費總額,全年為伍千玖百肆拾貳萬肆千伍百陸拾柒元,而全年軍費,為壹億捌萬萬零伍百萬元。以百分計算,前者僅佔百分之叁又貳,後者竟佔百分之玖拾陸又捌,其相差可謂豪矣。」云云。又据中華教育改進社云:「調查最近全國學生,統計共有陸百捌拾壹萬玖千肆百捌拾陸人。內計小學生陸百陸拾萬壹千捌百零貳人,中學生拾捌萬貳千捌百零肆人,大學生及專門學生叁萬貳千捌百捌拾人。」云云。中國戊戌變政以來,擾亂紛更已三十餘年,所培植之學生,僅此而已。
吳彭年詩句
杭州吳布衣彭年《題天津邵烈婦》詩中有云:「蝴蝶有情同出夢,鴛鴦到死不分飛。」云云。詩見《冷廬雜識》。聲木謹案:此詩格雖不高,而措語甚為悽麗,故錄之。
吳熙載論陶詩
予見儀徵吳讓之□□熙載字冊,後有自跋云:「余幼讀彭澤詩,論詩輩皆稱其澹遠,謂唐韋蘇州詩源於此,服習者,亦止尚其田家諸詩。三十歲時,臨東坡帖《西田穫早稻》詩,跋云彭澤有大不得已於中者,乃悟從前所聞皆皮相語。彭澤語氣,正同潘黃門《閒居賦》序。後見慎伯質問,師云骯髒開少陵,是從來說陶詩者所未解。余乃服膺斯言,而信者絕少。守吾世兄以素冊屬錄,附記此說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此說發前人所未發,包氏《藝舟雙楫》中亦未載入,故錄之於此,以為讀陶、杜二家詩者之指南。
廣西桐城文學家名氏
嶺西為古文學者:呂月滄、朱伯韓、龍翰臣及王定甫通政,號四大家。定甫獨無桐城末派之弊,嘗服膺包希仁,故更今名。跡其敢言伉直,殆不愧笑比河清之目,云云。語見邢士端《藥禪室隨筆》。聲木謹案:嶺西言古文學,夙從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講論者,尚有彭昱堯,字子穆,平南人,道光庚子舉人,撰《致翼堂文集》廿卷、《詩集》四十卷。唐啟華,原名岳,字子實,臨桂人,□□□□舉人,撰《涵通樓文集》□卷、《詩集》□卷,復編《涵通樓師友文鈔》九卷、《附詞》三卷。皆桐城文家之卓卓者,已詳見《桐城文學淵源考》中。
衍義書目
書之有衍義體,始於宋之真德秀撰《大學衍義》四十三卷。厥後明邱濬繼之,撰《大學衍義補》一百六十卷,國朝強汝詢更撰《大學衍義續》七十卷。宋之寇宗奭撰《本草衍義》二十卷,刊入《十萬卷樓叢書》。□□□撰《本草衍義補遺》□卷,見杜文瀾《古謠諺》卷首。張璐撰《千金方衍義》三十卷,明夏良勝撰《中庸衍義》十七卷,江西書局有重刊本。我朝欽定之書,則有《內則衍義》十六卷、《孝經衍義》一百卷。此外,張有譽撰《孝經衍義》六卷,見《無錫金匱縣志》,□□□撰《周易衍義》八冊,見《振綺堂書目》,王鎏撰《聖學入門書衍義》十二卷,見《續碑傳集》,呂夏音撰《律呂新書衍義》一卷,見善化劉氏《算學書目》,湯仲謀撰《握奇衍義》一卷,見薛熙《明文在》,狄敬撰《尚書衍義》□卷,見《郎潛紀聞三筆》,某某撰《詩經衍義合參》八卷,□□□撰《小學衍義》□卷,羅忠節公澤南撰《人極衍義》一卷,刊入《羅山全集》中,□□□撰《孟子衍義》□卷,姚紹崇撰《論語衍義》十卷。姚氏居於益陽胡文忠公林翼戎幕中,與胡文忠公講論所成。以胡文忠公學問、文章、勛業,即偶爾講論之語,實中多精確不磨之義,當視為胡文忠公遺書。此書鏤板已久,惜傳本甚稀,湖南坊間尚難購得,他處更未之見,故略記崖略於此。《曾文正公家訓》中,言衍義之體,即類書之體,真德秀之《大學衍義》,即類書也云云,殊為的論,但體例微有不同,曾氏究其大體言之耳。又元胡震撰《周易衍義》十六卷,見陳徵芝《帶經堂書目》。
花王閣賸稿
明紀坤字厚齋,獻縣人,崇禎中諸生,撰《花王閣賸稿》一卷。集後有其孫容舒跋,稱坤少有經世志,久而不遇,乃息意逃禪。晚牓所居曰花王閣,蓋自傷文章無用,如牡丹之華而不實也。崇禎己卯,嘗自編其詩為六卷,歿後盡燬於兵燹。此本為其子鈺所重編,蓋於敗簏中,得藉物殘紙,錄其可辨識者,僅得一百餘首,已非原帙云云。語見《四庫提要》中。聲木謹案:容舒字□□□□□□進士,官至姚安府知府,撰有《孫氏唐韻考》五卷、《玉臺新詠考異》十卷。即《閱微草堂筆[記]》中所稱為「姚安公」者,紀文達公之父也。坤當為紀文達公高祖,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中,言其撰有《花王閣賸稿》,並錄其中《快哉行》一篇。《四庫提要》皆經紀文達公一人所手定,其曾祖之集,不知何以僅入《存目》中,豈當時公論所不許耶,抑故示公正無私耶?亦可見當時風氣渾樸,不容以私意羼入,非晚近人所能比也。
元遺山詩集註
烏程施國祁字非熊,熟於遼、金、元三史掌故,竭二十年之力,撰有《金史詳校》,式訓堂有鐫本,又撰《金源劄記》,趙撝叔明府刻之云云。語見南海潘繹庈侍郎衍桐《緝雅堂詩話》中。聲木謹案:非熊□□所註《元遺山詩集註》十六卷最為通行,實則未能賅備。据其自序言,初註一本,極為詳贍,燬於火。後以五月記憶之力,重輯此本,苦於徵引之書亦被燬盡,無可着力云云。亦此詩之厄也。
來□□等異秉
建甯張亨甫孝廉際亮所撰《思伯子堂詩集》中,有自註云:「來文端公既瞽,聞馬聲而知馬之良劣及病否。浦城朱緘三秉銘亦壯年而瞽,而嗅菊葉則能辨菊之種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此二人皆生有異秉,亦世所稀有,錄之以廣見聞。
北南宋揣摩科舉書
坊間所刊俗書,專以備科舉之用者,自北宋已然,《四庫》亦著錄。類如宋人選本《蘇門六君子文粹》七十卷、《增註唐策》十卷、《十先生奧論》四十卷、《歷代名賢確論》一百卷,皆當時能文書賈專刻之,以備程試之用,不意流傳數百年,竟登撰述之林也。
壽文壽詩
名家古文,多存壽文者,殆無過歸震川。名家古詩,多存壽詩者,殆無過毛西河,云云。語見張維屏《松軒隨筆》中。聲木謹案:毛西河太史奇齡所撰《西河合集》本極繁富,未聞有未刊之書。予於坊間,尚見有《唐人試帖》四卷、《唐七律選》四卷,均列名太史評選。未知真偽,姑記之於此。
齊魯古印攈
高南鄭先生以金石名家,嘗輯《齊魯古印攈》□□卷。書甫印成,而先生遽謝世,嗣子翰生,為之增補以傳之。濰縣郭甫堂□□鄭先生之甥也,夙從其舅游,耆學耽古,喜聚書,以餘力為金石學。復蒐羅三代秦漢金木印,輯為《續齊魯古印攈》十六卷,於光緒壬辰間定本。予僅見鄭氏本,已覺蒐羅甚富,可資考證者甚多。此二書,固齊魯古金木印印本之名著也。
明程大約墨苑
明程大約字君房,自號篠野山人,新都人,素業墨。裒其家製圖形,輯有《墨苑》十二卷、《卷首》八卷,明萬曆甲辰刊本,鏤刊甚精。外間罕有傳本,予得見此書,略記其崖略於此。《卷首》八卷,為《墨苑》名氏爵里,及《墨苑》人文目錄,與同時人詠墨之詩文。《墨苑》十二卷,大旨分玄工□□□□□□儒藏、緇黃等為六類,每類一卷,又析分為上下二卷。新安程氏素業墨,而君房又兼攻古文詞,復長於詩賦,撰有《圜中集》□卷、《志益集》□卷,故能臚舉其家製之墨,圖其形,言其製,以成此書,亦賈人中之能文而好事者。近日武進陶蘭泉□□湘編輯《涉園墨萃十二種》,共三十五卷,己巳仲秋排印本,予已另錄其目於《再續補彙刊書目》中。此種書並未收入,其遺逸者必仍多矣。
飛白錄
飛白書始於漢之蔡邕,「白」,古文原作「帛」。厥後代有其人,見於前人著錄者甚多,然未有匯為專書,以資考證者。國朝吳趨陸白齋紹曾、海鹽張文漁燕昌同輯《飛白錄》二卷,後附張燕昌論飛帛文一篇。海鹽黃椒升錫蕃參訂,寧化劉星高為之序,蒐輯頗詳。自中郎以後,上自帝王,下而卿相,及草莽之士,凡見於史鑑及詩文雜著者,悉為登錄,或加以按語,各署其名,古今人之工飛白書者,大致盡於是矣。是書為海鹽黃氏校刊於三山官舍之擘荔軒,雖有刊本,流行不廣。其見於前人著錄者,只云張燕昌輯,既無卷數,又無同輯參訂之人,故記其崖略於此。
唐雲麾將軍石刻有八
唐雲麾將軍墓志有八:一則李邕撰並行書《李思訓碑》,石在陝西蒲城;二則李邕[撰]並行書《李秀殘碑》,石在直隸宛平;三則李震撰,席彬行書《劉感墓志》,石在陝西咸甯;四則竇忻撰,田潁正書《劉元尚墓志》,僅有仁和趙氏拓本;五則正書《張安□墓志》,石在陝西長安;六則沙門至咸撰[並]正書《張詵夫人樊氏墓志》,石在河南洛陽;七則□書《開國侯南陽張□墓志銘》,石未詳所在;八則周□撰,呂通正書《張源墓志》,原在陝西咸甯,石已久佚,皆可稱《雲麾》也。今世俗稱《雲麾碑》,專屬之於李北海所書二碑,稱《李思訓》為《大雲麾》,《李秀》為《小雲麾》,誤矣。以字蹟論,他《雲麾碑》誠不能比擬,且拓本甚少,近世流行者,實只李北海所書二碑,亦無怪其然。予見《張源》拓本亦頗罕見,字蹟秀美,神韵宕逸,較之晉人小楷,似無多讓。世間耳食者,徒以翻本晉帖為尚,包慎伯明府世臣《藝舟雙楫》中,又專以北碑為尚,惜皆未見《張源》拓本也。
北宋蘇軾等教人讀書法
彭湘懷云:「東坡教人讀書,如兵、農、禮、樂,作逐件理會,方得實紀。茶村為詩,一歲專事一體,此意正相發明,學者宜取為法。」云云。陳郊儋亦云:「于皇邇來為詩,一歲專事一體。」云云。以上均見黃岡杜茶村濬《變雅堂詩集》附錄中。聲木謹案:此條可為讀書學詩者之祕鑰,故錄之於此。茶村□□以詩名當世,實能自闢町畦,空所依傍。實由博極羣書,苦思力學所致,非偶然也。
南宋謝枋得卜卦硯
宋謝文節公橋亭八卦硯,古端溪石,長約八寸,廣半之,額篆「橋亭八卦硯」五字,背楷書「宋謝侍郎硯」五大字。左側鐫程文海銘曰:「此石,我友也,不食而堅。語有之,人心如石,不如石堅。誰似當年,採薇不食,守義賢也!」右側刻題字云:「大明永樂丙申七月,洪水去,橋亭易為先生祠,拍地得之。閩後學趙元。」行書二十七字。按《宋史》言先生當宋亡後,入建寧唐石山,轉茶販,寓逆旅,日麻衣草履,東向而哭。既而賣卜建陽市中,元翰林學士程文海荐之,不起,被魏天祐逼至燕京,居憫忠寺,見壁間《曹娥碑》,歎曰:「小女子尚知節義,我寧不汝若哉!」遂不食而卒。又考《福建通志》,今建寧縣南門外有朝天橋,一名濯錦橋,宋紹興中,築釃水十三道,覆屋七十二間,上有謝叠山祠,與元題字合,則橋亭之為朝天橋無疑矣。特先生官止江西提刑副使,史傳及《輟耕錄》皆同,硯背刻「謝侍郎」,未知何据,俟再考。乾隆時,硯為宛平查榕巢太守禮所得,徵歌紀事,一時名人題詠殆遍,云云。語見上海趙少鈍太守秉淵□□□詩集中小引中。聲木謹案:謝文節公以孤忠勁節震耀百世,幾於婦孺皆知。雖區區一硯,後人寶愛,視之與陳寶赤刀相等,其遺澤遠矣,忠孝何負於人哉!
海棠有香
海棠無香,見於詩人歌詠者多矣。其實未嘗無香,但香為色掩,因限於地產,皆生於偏僻小邑,以此不著名於時,又未能各處皆然,為可惜耳。聲木謹案:海州東峽島生海棠,作矮樹,花深紅,大如茶杯,香韵殊絕。每歲進御,以金牌記之云云。語見元王輝《玉堂嘉話》。黔西州境,海棠有香云云。語見國朝錢儀吉《刻楮集》自註。四川嘉定府某縣亦有一種海棠,開時香氣襲人。予幼年在蜀即聞之,又見於□□□□是已有三處矣。
讓己之撰述成他人名
大凡據他人撰述以為己有者,須分讓善攘善兩種。讓善者,必經撰述之本人願意,更名刊行,或本為他人作嫁。徵之於古,如《呂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等書,皆門客凑集成書,不自列名,呂不韋、劉安尸之,以傳於後世。我朝類此亦甚多,姑舉其所知者記之:萬斯同在史局為王尚書鴻緒撰《明史稿》三百十卷,又為徐尚書乾學撰《讀禮通考》一百六十卷,說見山陽汪文端公廷珍《實事求是齋文集》中《萬斯同羣書辨疑序》,又見鄞縣陳明府康祺《郎潛紀聞三筆》。張岱輯《石匱藏書》,讓善於谷應泰,以成《明史紀事本末》八十卷,語見《皇朝文獻通考》及《四庫提要》。徐倬撰《明史紀事本末》,亦讓善於谷應泰,語見鄭元慶《今水學略例》。婁縣范鑽撰《格致鏡原》一百卷,讓善於海寧陳文簡公元龍,語見《皇朝文獻通考》。蕭山毛奇齡撰《竟山樂錄》四卷,讓善於其父,語見《四庫提要》。盧文弨校刊《荀子》,讓善於謝墉,校刊《呂覽》,讓善於畢沅,校刊《韓詩外傳》,讓善於武進趙□□語見歸安嚴元照《悔菴學文》。歸安吳蘭庭撰《五代史記纂誤補》四卷,所有己說,讓善於友朋,分屬諸人名氏,亦見《悔菴學文》。吳縣惠棟撰《後漢書訓纂》□卷,讓善於歙縣汪棣,棣不欲。其原稿轉為桐鄉馮□□所得,攘之,改名《後漢書補註》□卷刊行,語見《郎潛紀聞》二、三筆。大興徐松撰《新疆識略》十卷,讓善於滿洲松文清公筠,語見□□□□。又撰《藩部要略》四卷,讓善於祁韻士,語見□□□□。安陸余慶長撰《銅政考》八十卷,讓善於王侍郎昶,語見昶自撰《蒲褐山房詩話》及《湖海詩傳》。陽湖李兆洛撰《日知錄集釋》三十二卷,讓善於嘉定黃汝成,語見《李申耆年譜》。仁和龔自珍撰《筠清館金文款識》十二卷,讓善於南海吳侍郎榮光,旋因絕交,原稿存道州何紹基處,語見《定葊詩集》自註及《筠清館金文》。平湖朱為弼撰《積古齋鐘鼎款識》□□卷,讓善於儀徵阮文達公元,語見《積古齋鐘鼎款識》稿本。幕客等撰《十三經校勘記》、《經籍纂詁》二書,亦讓善於阮文達公,語皆見本書。江陰六嚴等撰《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》、《皇朝輿地韻編》、《皇朝輿地略》、《恆星圖》、《皇朝輿地圖》等書,讓善於其師李兆洛,語均見本書。其餘讓善及攘善者甚多,一時未及鈔撮,以後再錄入《三》、《四筆》中。
安吳四種
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所撰《安吳四種》三十六卷,原刊本初印五百部,近世甚為罕覯。卷首有「道光丙午三月擺成,白門倦游閣」等字,宛然明府親筆。右角上有長一寸餘、方一寸弱朱文印一,文曰「發坊取值,朱提一流」云云。每頁皆有「白門倦游閣」五字。近世流行之本,皆光緒十四年所校刊,所据祖本,乃同治十一年其子誠在鄂省翻刻之本。並云:「尚有《說儲全書》並《文集》十數卷藏於家,將續刊以問世。」云云。至今數十年,尚無傳本。其總目明府自叙中,叙述畢生研求有得之書,自云:「於經則《詩》、《禮》,於史則《國語》、《國策》、馬、班、陳、范之書,及《資治通鑑》,於子則《孫》、《吳》、《孟》、《荀》、《韓》、《呂》,於總集則《文選》、《古文苑》,於彙編則《通典》、《冊府元龜》、《山堂考索》,稍見其深。其餘冊籍,徒供涉獵,未有真得,敝箒之享,固為有識所笑煞,猶賢乎己也。」云云。觀此,則先生畢生研求,僅此廿部之書。明著於此,以示後人,猶有前賢篤實之意,故錄之於此。
易經通註
國朝奉勅編纂之書,皆有殿板刊行。各省官書局及坊間,擇其要者,亦多翻板。惟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,光祿大夫、少保兼太子太保、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加一級傅以漸,經筵日講官、左春坊左庶子兼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加一級曹本榮,奉勅纂修《易經通註》九卷,上備乙覽,未及刊行,外間莫得而窺,僅有原稿,尊藏曹本榮子孫之家。乾隆年間,有求書明詔,湖北巡撫陳輝祖乃繕錄進呈。原本未標書名,當時館臣,以五朝國史傅以漸舊傳有順治十三年十月纂修《易經通註》之文,乃据以補題是書,云云。語見《四庫提要》。聲木謹案:光緒年間,宗室、成都將軍歧子惠將軍元從內府錄有副本,因未付刊,乃於丙戌之歲,校刊於雖園,外間始能得見所未見,一新耳目,然印行不廣,傳本甚稀。先文莊公與歧將軍同官西蜀,讙若兄弟,當時曾以一本相貽。是書卷首有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勅大學[士]傅以漸、日講官曹本榮諭,進《易經通註》表文,傅以漸序文,卷末有曹本榮序文,是書纂修之人。當時表上之時,明言進《易經通註》表,而《四庫提要》言原本未標書名,未免小誤。並云當時編纂之意,以永樂《易經大全》繁而可刪,華而寡要,乃刊其舛偽,補其闕漏,勒為是書云云,其非苟作明矣。
崑山三徐官職撰述
康熙中,崑山三徐為顧亭林先生炎武之甥,以同胞兄弟,並負宏才博學,以科目仕宦顯盛,名震一時。當時朝士評其人品曰:公肅仁人君子,健葊大人君子,果亭正人君子。語見□□□□聲木謹案:公肅名元文,官至宏文院大學士,撰有《含經堂集》□卷。健葊名乾學,官至刑部尚書,撰有《讀禮通考》一百六十卷、《憺園集》□□卷、《代言集》□卷、《傳是樓書目》四卷。果亭名秉義,官至吏部□侍郎,撰有《培林堂集》□卷、《書目》二卷。是又皆以撰述傳矣。
南宋姜夔小紅
宋姜白石□□夔之小紅為千古所豔稱,「自琢新詞韻最嬌,小紅低唱我吹簫」二語,亦膾炙人口,罕有知其詳者。聲木謹案:《硯北雜志》云:「小紅本順陽公范石湖之青衣,有色藝。順陽公請老,姜堯章歸吳興,順陽遂以小紅贈之。其夕大雪,過垂虹,賦詩曰:『自琢新詞韻最嬌,小紅低唱我吹簫。曲終過盡松陵路,回首烟波十四橋。』堯章每喜自度曲,小紅輒歌而和之。堯章後以疾歿,葬於西馬塍。」云云。我朝錢塘厲太鴻徵君鶚之姬人月上,亦□□□□□家之青衣,徵君頗嬖之,其事與姜白石相同。徵君亦詩詞兼工,無愧作者。
馮浩父子三人撰述
馮浩字養吾,桐鄉人,乾隆戊辰進士,官□□道監察御史。學問淵博,撰有《孟亭居士文稿》四卷、《賦》一卷、《經進詩》一卷、《詩稿》四卷、《玉谿生詩箋註》三卷、《樊南文集詳註》八卷。《箋註》能辨析入微,考訂精切,遠勝朱鶴齡、姚培謙、程夢星、徐樹穀、徐炯等箋註本。其子應榴,字星實,乾隆廿六年進士,官至江西布政使司。撰有《蘇詩編年合註》五十卷,箋釋亦詳贍。其季子集梧,字鷺庭,乾隆四十六年進士,官編修。撰有《貯雲居文稿》□卷、《詩稿》□卷、《元豐九域志考證》□卷、《樊川文集註》廿卷、《外集》一卷、《別集》一卷、《詩集註》四卷、《外集》一卷、《別集》一卷,均皆刊行。其一門文學撰述之盛,方之元和之惠氏,嘉定之錢氏,無多讓焉。
西嶽華山碑
《西嶽華山碑》原石於明嘉靖間地震淪沒,厥後海內所艷稱者僅有三本,一曰長垣本,一曰四明本,一曰華陰本,自國初以來,輾轉藏於某家,歷經著錄,皆成為流傳有緒之物。儀徵阮文達公元撰有《華山碑考》四卷,記載甚詳,刊入《文選樓叢書》中,其重視此碑可知。光緒末年,三本悉歸於滿洲托活洛氏端忠愍公方,因名其室曰寶華龕,喜三本之歸於一人。宣統三年,端忠愍公以督辦四川銕路大臣,携之入蜀。旋殉難於□□縣,三本仍散出,未知歸於何所。似此三本之外,別無他傳本矣。聲木謹案:雲間蔡練江□□澄《雞窗叢話》云:「《西嶽華山碑》,見者亦有數本:河南王覺斯藏本、顧南原藏本。」云云。桐城蕭敬孚茂才穆《敬孚尺牘》手稿中言,除三本之外,儀徵劉恭甫明經壽曾、章琴生太史□□各言有舊拓本。東湖王鼎丞觀察定安亦有一本,敬孚茂才曾親見之,云古色古香,確為宋元間拓本云云。光緒年間,□□李仲約侍郎文田,任四川學政時,亦得一本,函告吳縣潘文勤公祖蔭。予謂明嘉靖至今僅有三四百年,原石未遭淪沒以前,傳世拓本,僻在田父野老,必仍甚多。惜不知其寶貴,又無人起而張之,以致淹沒不彰。物之有幸有不幸,猶之人也。以海內之廣,時代之近,固不僅此數本,明矣。
古銅鏡選述
錢坫字獻之,號十蘭,嘉定人,曉徵詹事大昕之子。家學淵源,生平撰述甚富,均皆刊行。晚年所撰《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》四卷,所收共肆拾玖器。其云幾寸幾分者,並用漢建初慮虒銅尺,藏於曲阜衍聖公府者。嘉慶元年九月刊本。板大,故別行。同時又撰有《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》二卷,卷首標明附刊《古器款識考》後所收之鏡廿五種。其意重在文字,故凡有花紋而無銘識者,概不著錄。然亦有五種,以其製造標奇存之。聲木謹案:此二書雖已刊行,傳本極為難得,宣統初年,上虞羅氏始有石印本,故錄其大略如此。南皮張文襄公《書目答目》中,無《古器款識考》而有《鏡銘集錄》,列目四卷,且云未刊,是亦未見傳本矣。古今來言彝器之書尚多,言鏡之書世不恒有,故錄其自序於後,以資考證。序云:「右鏡銘廿五種,皆向所藏弆者。近世指海獸葡桃鏡為秦鏡,龍鳳、雀花、瓜瓞、菱葵等式並指為唐鏡,而漢鏡必以銘文定之,其例並遵《宣和博古(書)[圖]》,或然或不然之論也。余所置前人舊物,每重其文字,故但有花紋無銘識者,概不著錄。惟八卦以下五種,則以製造標奇存之。二十年秦贅,所見商周下至唐代器物幾數千餘件,然皆烟雲過眼,瞥而不留,所守者,僅此耳,豈不可慨哉!嘉慶二年十一月朔日錢坫記。」云云。陽湖陸祁孫明府繼輅幕於秦省,收得古鏡甚富,撰《古鏡錄》□卷,未刊,語見《崇百藥齋□集》中。□□徐秋士□□元潤撰《銅僊傳》一卷,專言古鏡,記載極詳。光緒戊戌,《蛻學翁遺集》重刊本,□□三月,日本文求堂書店《唐本書目》附刊本。
朱子新出土石刻
光緒初年,揚州土人掘地,得石刻一。中為擘窠書,文曰「容膝」,末贅「晦翁」二字,蓋朱子筆也。其鄉人李氏子携以貽其先侍郎,遂嵌諸崝廬石壁,云云。語見《散原精舍詩》引。聲木謹案:名儒石墨,又為晚出,未經前人著錄,既藏於義甯陳佑民中丞寶箴家,應記之於此,以便好古力學者之訪求。
南宋岳飛祠銅爵
宋岳武穆王祠銅爵,高五寸六分,中容四合,重四百八十九銖。中鐫「精忠報國」四字,左側有小印,曰「岳珂建造」。爵藏桐鄉金鄂嚴刑部德輿家。一時名流,歌詠其事甚盛。語見華亭張坤厚廣文興載《寶禾契軒詩存》小引。聲木謹案:忠臣烈士之遺物,其見重於人若此。
蜀漢關忠義公飲馬器
荊州郡廨有石槽,傳是漢壽亭侯飲馬器也。咫尺深廣,雕鏤精緻,歲久剝蝕中斷。雨過積水其中,牽馬就飲,輒驚躍不前。王少林異其事,賦詩詠之,同人屬和甚多,云云。語見蔣司馬業晉詩引,錄之以廣異聞。